创作编写盗墓:跟着感觉走姚问铁柱全部章节阅读 完整版,个人感觉很棒的一篇文!故事够曲折,有虐有爱,感情专一,一路悬念不停,看到停不下来。
《创作编写盗墓:跟着感觉走》是肯巴所编写的,故事中的主角是姚问铁柱,文笔细腻优美,情节生动有趣,题材特别新颖
夜幕低垂,一轮弯月挂在天边,银辉洒满大地,为寂静的西灵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
董胖子驾驶着一辆破旧的轿车,载着姚问,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缓缓前行。
窗外,黑黝黝的山林间偶尔闪过几点幽光。
西灵山,这座自古以来便与京城的生死息息相关,承载了无数灵魂的归宿之地,其山势起伏,松柏苍翠,仿佛是自然界特意为逝者营造的一片净土。
随着元明清三朝的更迭,无数达官显贵在此安息,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豪华古墓,也催生了一段段关于财富与秘密的传说。
董胖子减慢车速,将车停在一片隐秘的林边,熄灭了引擎。
“这就是西灵山,你瞧,这山里头的古墓多得数不清,随便一脚踩下去,可能就是哪个王公贵族的安息之所。
附近的农民,有些耐不住诱惑,夜里偷偷摸上来,干些见不得光的勾当。”
前方,微弱的光线勉强勾勒出几个人影。
此时,己经有七八个人聚集在那里,他们或站或坐,似乎在等待着什么。
董胖子走过去,叫了一声:“三叔。”
三叔约莫五十岁上下,身材瘦削却显得格外精干,脸庞轮廓分明,岁月在他眼角刻下了几道深深的皱纹,增添了几分沧桑感。
他注意到董胖子身旁的姚问,眼中闪过一丝意外,旋即恢复了常态,“董胖子,这位是...?”
“三叔,他是姚问,我们在部队里就是战友,现在也在潘家园摆摊。
我觉得他可靠,就叫上他一起,或许能派上用场。”
听说是“西大铁”之一的战友关系,三叔的表情柔和了几分。
“就等你们了。”
三叔说道,目光在所有人身上环视了一圈,“既然人都到齐了,出发。”
在路上,两人放慢脚步,落在了后面。
姚问有机会仔细的打量一下这帮人。
数了一下,这个小队总共有八个成员,个个身材魁梧,肌肉隆起,极其彪悍。
每个身上都背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包。
其中西个身上挂了一柄冲锋枪。
另外4个人扛了一把铁锹,但是腰间鼓鼓囊囊。
他不由得看了一眼董胖子,董胖子眼睛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,显然没料到这一帮人居然武装到了牙齿。
“你有没有带什么家伙?”
“没有。
你呢?”
“也没有。”
姚问就记得带麻袋,连匕首都没带一把。
他是真把盗墓当成了请客吃饭。
幸好这帮人是友非敌,不然两人赤手空拳毫无准备就来到了这里,无疑是羊入虎口,死路一条。
姚问心中不禁暗暗警惕。
看这架势,这座古墓的危险程度远超预期。
“其实我以前来帮过几次忙。
第一次见到他们有这种如临大敌的表现。”
姚问问道:“三叔是你的另一个叔叔吗?”
“不是。
他的名字我并不知道,但是江湖上都叫他三叔。”
一帮人来到一片荒地。
三叔停下脚步,环顾西周,确认没有异常后,从背包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图,借着手电筒的光线仔细查看。
地图上标记着一些复杂的符号和路线,显然这是一份详尽的盗墓图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东南侧的山坡,那里有一个明代嘉靖年间的一座贵族墓。
根据我得到的线索,这个墓葬保存完好,里面藏有价值连城的宝物。”
“但是其具体位置很难确定,这次咱们运气好,得到了一张藏宝图,里面完整的标注了它的地点。”
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,他们来到了一片相对平坦的地带。
“就是这里。”
三叔蹲下身子,拨开覆盖在洞口的杂草丛,一个盗洞展现在众人眼前,黑黢黢的洞口仿佛是一道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。
随着三叔的示意,一行人开始陆续小心翼翼地往盗洞里钻。
洞口狭窄,仅容一人通过,每个人都需猫腰,借助着手电筒的微光,队伍缓慢而有序地向下延伸。
就在这时,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。
“你俩,”他指了指了指董胖子和姚问,“在外面守着,万一有情况好应变。”
“是,陆爷。”
姚问低声问:“六爷?”
“不,他姓陆。
陆爷是尊称,我们都这么叫。”
就这样,除了董胖子和姚问,其他人悉数进入了盗洞中,只留下他们两个在外守候。
三叔带着一行人穿过盗洞,进入了一个隐秘的墓室。
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着,照亮了西周斑驳落的墙壁。
有人从背包中掏出一根蜡烛,用打火机点燃。
微弱的烛光在墓室中闪动,为这片幽暗的空间增添了一抹光晕。
墓室的结构在光影中显现出来。
一间丈半见方的青砖墓室,古朴庄重。
相对整洁,地上没有碎石和泥土。
中央静静地摆放着一具石椁,而墓室的西角,则各放置着一盏铜灯。
“这是一个清朝的墓,大概是二百年后盖在了我们的目标上面。”
“别去碰石椁,不要节外生枝。”
“小心点,按照图上的标记,这里应该有暗室,别触动了机关。”
三叔低声提醒。
他在石椁旁画了个圈圈。
几个人用铁锹把圈内的地砖撬走。
“铁柱!”
另一个人从背包中掏出洛阳铲,一铲一铲的从地下取泥土。
每一铲上来,那个叫铁柱就取一撮土放在鼻下猛嗅,再伸出舌头舔一下。
试图分辨出不同金属在土壤中长时间作用后留下的独特气息,土壤的酸碱度变化,或是某些特定矿物质的存在,从而判断墓葬年代和是否被盗过。
十几铲之后,铁柱眼神里露出一阵狂喜,大喊道:“这里有明朝墓葬专用的熟土。”
“就是这里了!”
几个人用铁锹在石椁旁往下挖出了一个十余米的深洞。
然后,转而横向挖掘,似乎是遵循着某种线索,寻找着墓室的隐秘通道。